佛弟子協會

老和尚足跡之北部巡禮

       一襲灰衣,綴滿了晨曦和晚霞的彩補
  一頂竹笠,沾滿了朝露和夜霜的斑痕
  一隻背架,佈滿了櫛風和沐雨的印跡
     「一鉢千家飯,孤身萬里遊,為出生死苦,飢渴度春秋」


文/林栢瑋
  再一次的,又踏上尋找老和尚的足跡之旅,或許這就是命中註定的任務吧。
  比較不同的是,此行前往的目的地,不在是荒煙蔓草的山路,而是有著溫泉鄉之稱呼的北投區內的一處地方,名字叫貴子坑,在前往之前,利用手邊上現有的資料以及《禪行者》書中的內容去查詢以及比對,發現到老和尚書中所描述的內容跟現況已經大不相同,這讓即將出發前往探尋的我們感覺到這次的任務,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簡單。即便如此,我們仍是抱著一顆好奇的心,試圖著能夠找出那丁點的線索,或許,有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及感受。
  在抵達目的地後,看到眼前的場景,心裡想著,我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,這片區域已經被改成水土保持教育園區,書中所描述的三面懸崖,狹長梯田,順谷勢迤灑而至的山麓,通通都因為長年來的人為開採以及自然風災而完全改變,如今的貴子坑,已不再是出產瓷礦的地方,由於環保意識的興起,此地已經讓政府整理成以水土保持教育而改建的園區,遍尋四週,雖然仍有些地方可以看的出來是有被開鑿過的痕跡,但相對於書中所描述的「鬼子坑」現在看起來,倒是整齊多了。
  沿著山路周圍尋找,就在幾乎要放棄的時候,無意間讓我們走到一處人煙稀少的地方,沿著道路向前行,兩側高聳綿延近乎不可攀爬的峽谷,瞬間震驚到我的眼球,利用航拍器從高處俯覽而下,綿延的山勢卻與書中所描述的場景竟然有種異曲同工之處,即便地形地貌已經有了大幅的改變,但就如同書中所描述般,山巒綿延,溪水延伸,
當下心中有個想法,會不會就是這裡了?
  心裡面開始不斷的腦補著當時候的畫面,試想著當年,老和尚為幫助信眾,接引出家弟子,隻身北上掛錫於此,以泥牆草棚搭建精舍,山泉為飲,燃燭為燈,泥石為灶,拾柴薪為炊,過著原始樸實的日子,在想著當年因為風災肆虐著這裡的無力感,想著想著,不禁沉
默下來……或許一切皆為定數。
  「看破,放下,自在!」回想書上最後的那句話,突然讓我想起來,我現在的情況不就是如此嗎?一味地想要在這片山林裡找尋,卻不知老和尚的足跡,早就存在在我們的心中了。
分享至 Line 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