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學個案
助學個案-陳同學
圓弱勢學子的讀書夢 用教育開創新的人生
本會幫助優秀清寒學生的背後,我們發現車幼而瀕臨失學的學童,處境令人不捨,但牛青學子們也讓人擔憂,弱勢家庭下的孩子們,除了要擔心自己的成績,還要半工半額負擔自己的生活費,114年度本會持續辦理「白雲圓夢禁助學金活動」,希望這份獎助學金能幫助到他們在翻轉命運之際,給予最實質的幫助。 114年度白雲圓夢獎助學金活動,邀請申請獎助學金學生閱讀《佛法與自在人生》课撰寫心得,希望白雲老禪師的智題,豐富孩子的心靈。
在尚未閱讀此書前,總認為所謂的「業」就是不幸,再連結自幼 相較於他人更加崎嶇蜿蜒的成長,總會有自怨自艾、怨天尤人的瞬 間。從出生即有先天性心房中膈缺損,致使父母在照顧我上花了更多 的心力,時常還得自雲林北上台大回診。原以為病治好後就能像普通 人般生活,卻沒想到在警大與軍方合辦的國防學士班之申請上屢屢受 挫,即便醫生願開證明以佐證我能與普通人之生活無異,卻依舊過不 了國家白紙黑字的規定,以至於無法透過公費生以減輕家中的負擔。
兩年前,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父親罹患肝癌,使其只能提早退休 而額外的醫藥費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,母親亦因長期過 勞罹患類風濕關節炎,哥哥則為了減輕家中負擔放棄升學而從軍,自 身也透過學貸就學,當以為生活要步上軌道時,今年三月,奶奶的驟逝,隨之而來的是父親病情的突然惡化,使得剛開學的我便須返鄉陪病,一個月以來不眠不休地與家人輪番照料,但現實總是毫不留情地抹滅我的希望,看著父親從清醒至神智不清,最終心跳停止的時刻, 仍無法相信父親於我剛滿20歲沒多久就離開的事實。
接踵而至的噩耗,令我無數次的懷疑人生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 被迫成長的過程雖跌跌撞撞,卻仍透過經驗使自己更加獨立,驗證了白雲老禪師所言「接受,原本就是增長知識經驗的最好方法。」
若人生總是一帆風順,充斥著善業,收穫著樂果,反倒可能養成 不知人間疾苦或抗壓性極差的孩子,得意忘形則會誤事,若遭遇些許 挫折更可能無法隨機應變亦難成大事或任要職,即書中所述之「樂亦 會再造作業」。
不過,想到學佛,往往會產生自己沒慧根而敬而遠之,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自我意識呢?僅從自己的觀點而認定佛法一切皆屬外人難以理解之領域,會使眼界狹隘,而忽略了事物本質,透過 此書我了解到,佛法與生活是息息相關而有共通之處,只有在冷靜觀 察下,不單憑事物之表面,而是挖掘內涵,才能觸及核心,並知曉業 並非全然是苦,亦有樂存在。惟,樂亦可導致好逸惡勞,但苦並非只 有不幸,也能帶來經驗以成長,如同「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」只有通 過重重考驗之人,才能脫穎而出。